1941年8月17日傍晚时分,北漍镇(现今江阴市东南的北漍镇)申记饭馆内,几位“忠救军”的头目正聚在一起,沉浸在店主申士卧的盛情款待中,推杯换盏,畅饮不停。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,月亮高挂柳梢,灯光映照着屋内众人的欢声笑语。
饮至微醺时,“忠救军”军法处处长崔国范眯着醉眼,向殷勤递酒的申士卧摆了摆手,语气中带着些许不舍:“申老弟,多谢你的好意,今晚这酒咱先喝到这里吧,我还有要紧的事情得去处理。”
申士卧是北漍镇有名的富商,手里掌握着金货铺、饭馆、酒铺,还开设了一家丝厂和染料坊。与当地“忠救军”的高层关系密切,彼此间常有酒局和聚会,彼此交谈时也少有客套,气氛十分亲切自然。
申士卧举杯,笑着劝道:“天色都黑了,还有什么比喝酒更重要的?今晚不喝个痛快,咱可不放你们走。”他一边说一边拉住崔国范的手,满脸笑意。
崔国范见对方如此“热情”,哈哈大笑,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张纸,放在桌面上,用手指着纸上的字迹说道:“不瞒你说,今晚确实有急事。昨天,行动队抓了两个地下党,正关押在北敍茧行,今晚准备对他们……”,说着,他用手斜劈空中,做了个斩首的动作。
申士卧听到抓了地下党的消息,心中猛地一紧。旁人或许以为他只是个专注赚钱的商人,然而事实上,这家饭馆正是新四军和当地地下党的秘密藏身处,许多抗日战士曾在此隐蔽避难。
展开剩余75%申士卧假装淡然地扫了一眼那纸条,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名字,瞬间令他心跳加速——“王小妹”。
“小妹”这个名字听起来土气,是乡间妇女中常见的称呼,但对申士卧来说,这名字意义非凡。王小妹实际上是化名,真名朱涛,是中共澄东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。申士卧是经杨章区民运工作队长兼区委书记朱一介绍认识的,王小妹多次来北漍镇开展抗日活动,双方接触频繁,也逐渐坚定了申士卧的抗日信念。
王小妹成为申记饭馆的常客,每当“忠救军”围堵、搜查,她总能巧妙地躲进饭馆里,化险为夷。
然而此刻,她落入敌手,即将面临处决的噩耗,让申士卧焦急万分。“怎么办?”他心急如焚。
眼看崔国范一行准备起身离去,若不及时拦住,王小妹便难逃一死。申士卧沉吟片刻,终于下定决心,长叹一声,愁云满面。
“申老弟,怎么了?”崔国范闻声回头,关切地问。
“唉,你我虽情同手足,但眼下我有件难事,恐怕你也帮不上忙……”申士卧故作难色,故意卖关子,试探对方反应。
崔国范此时喝得迷迷糊糊,平时在申士卧这里既吃又拿,视他为财神爷。对方一说有难事,这不正是送钱的好机会吗?他自然不肯放过。
于是他拍着胸脯,酒气冲天地豪气说道:“申老弟,你尽管说,什么事儿都包在我身上。”
申士卧心里暗喜:“正合我意!”随后他指向桌上的纸片,缓缓说:“你们抓的王小妹,不是别人,她是我的未婚妻。”
此言一出,众人顿时震惊,纷纷追问详情。
申士卧接着解释:“她是父母在农村包办的婚姻对象,你们也知道我,怎么会喜欢这种土里土气的女人。前几天,她来找我,见我已成亲,跟我大吵一架后,一气之下跑了出去。我还以为她回家了,没想到却被你们误认为地下党抓起来,竟还准备枪毙她。”
申士卧叹息摇头:“我在北漍镇虽说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,但若让人知道我未婚妻被枪毙,我以后还怎么在人前立足?”
他说得忧心忡忡,眉头紧锁。
崔国范听罢,愣了片刻,转念一想那帮行动队平日无法无天、办事不靠谱,竟开始有些相信申士卧的说辞。
他与身旁的郭墨涛低声商议,随后对申士卧表示:“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法解决。”
在崔国范的帮助下,申士卧写下了担保书,保证王小妹非共产党。紧接着,他又花费重金疏通打点,终于成功使王小妹安全获释。
朱涛获释后,以未婚妻身份寄居申家。不久,组织派人以申家亲人的身份将她安全接走,顺利离开北漍镇。
烽火岁月里,无数草根英雄在暗影中崛起,却终究被历史尘封。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,正是那幅波澜壮阔人民战争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珍贵篇章。
感谢您的阅读,我是青史如烟,专注聊一些小众历史和独特的草根故事。本文为革命珍闻录第248篇,欢迎关注并翻阅合集中的往期精彩内容,也欢迎留言、转发,共同弘扬正能量,谢谢大家。
参考资料:《江阴文史资料》,朱涛回忆录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