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8日,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曝出了一则重磅消息:他们获得了一份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机密文件,揭示了中国大陆正在快速扩建商用渡轮舰队,目的可能是为对台湾的登陆行动做准备。报告中甚至提到,这些商船在战争爆发时,可能成为美军的打击目标,哪怕船上载着的是平民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,大家纷纷讨论:这究竟是真的威胁,还是美国的心理战策略?
这份报告并非空穴来风,它是美国国防情报局专门为五角大楼准备的,评估中国在台海的军事准备情况。报告中提到,中国自2023年起,就开始计划建造76艘大型渡轮,预计到2026年底全部投入使用。这个数字相当震撼,因为它占了中国商用渡轮生产的三成多。这些渡轮可不是普通的民用船,很多与澳大利亚的“塔斯马尼亚精神号”差不多大,长度达到200米,船头有加固的门,能够让坦克和装甲车直接驶上甲板。卫星图像显示,这些船的甲板经过改装,可以容纳直升机起降,还能装载大量士兵和车辆。换句话说,这些船是“双用”的,既能当民用渡轮,也能在紧急时刻转为军事运输工具。
那么,为什么中国要扩建这样一支舰队呢?原因在于,登陆台湾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迅速将部队和装备送到岛屿滩头。尽管台湾海峡宽度只有130公里,但风浪大、滩头软,传统的登陆舰无法满足大规模作战需求。中国目前有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作为主力,但数量有限。到2024年中,075型舰仅有三艘服役。仅凭这些舰艇,远远不够支撑大规模的登陆行动。因此,中国决定借助民用渡轮,通过“军民融合”策略,让这些船只在平时用来运载旅客和货物,在战争时随时可以转为军事用途。事实上,早在2019年,一艘万吨级渡轮“邦戳岛号”就参与了两栖演习。2022年,30艘商用渡轮也与解放军一起练习登陆作战。
展开剩余64%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还在南部海岸新建了三艘驳船,这些船能够连成一串,形成临时码头,直接连接深水区与滩头。这些船配备了伸缩支腿,像“大蜘蛛”一样扎进海床固定,然后伸出桥面,让坦克和重型装备能够顺利登陆。这些驳船专为搭载滚装渡轮设计,非常灵活。专家认为,这些新型驳船解决了海峡风浪大和滩头地形不稳的问题,使得多批次、多时段的登陆作战变得更加可行。
美国为何如此紧张?报告直接指出,这些经过改装的商船在冲突爆发时会成为美军的合法打击目标。即便船上有平民,只要这些船被解放军接管,按照国际法,它们就算军用目标。虽然这种做法显得冷酷无情,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,战争没有什么“情面可讲”,要先削弱对手的运力。想象一下,台湾海峡每年有超过10万艘商船经过,其中四成的集装箱货物都要通过这里。如果美军真的采取行动,全球经济的冲击会是多么巨大?不仅人员伤亡不可避免,全球供应链也可能彻底崩溃。不过,美国的反介入系统也相当强大,东风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,2024年美国国防报告中就评估过,中国的多层防御让外部干预变得更加困难。
从历史上看,美国在台海的行动从未消停。从1950年代的第七舰队驻守台湾到如今的军售、过海峡、官员访台等,几乎每次都在“搅局”。这份报告,实际上延续了美国“以台制华”的策略。2024年美国国防部报告中提到,中国的PLA现代化进程是美国的头号关注点,尤其是中国海军两栖舰队的扩张,现已拥有11个两栖旅,约5.5万人专责登陆作战。专家认为,这些渡轮和驳船仅仅是物流工具,登陆成功的前提仍然是控制海战和突破滩头防线。
中国专家对此表示,虽然中国在做好危机应对准备,但并不意味着马上会采取行动。北大海洋战略中心主任胡波认为,美国的言论是一种威胁,而非实际的军事挑战。他认为,中国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和平统一的时机。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詹姆斯·科雷拉也指出,尽管中国通过这些船只为统一做准备,但实际上,渡轮和驳船的作用仅限于物流支持,能否成功登陆还是要依赖海战和滩头作战的胜利。
这一事件的影响不可小觑。首先,在军事层面,美国可能会调整军事部署,增强对台防线的反应速度。2023年,CSIS的战争模拟演练就曾展示,如果中国在2026年实现统一,尽管美台日联盟可能在一些模拟中获胜,但代价将十分惨重。而在经济层面,全球航运市场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,航运股价波动,船公司可能加强检查以应对风险。美国与其盟友,特别是五眼联盟,可能会加强情报共享和合作,共同应对中国的战略威胁。
和平统一仍是中国的底线。中国白皮书明确表示,统一是内政事务,拒绝任何形式的“台独”,并且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这一目标。然而,美国的霸权主义态度却使得这一问题愈加复杂。2024年报告指出,PLA有能力小规模夺岛,如马祖金门等岛屿,但要统一台湾仍需要更多的准备。在此背景下,商用渡轮和驳船的建造,无疑是中国在军事与后勤方面的一项重要布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