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饭后走一走” 并非对所有糖友适用,饭后运动效果差异大,关键在 “动得对不对”。
今天,邀请到糖尿病专家杨小红主任来和大家详解饭后运动 “时间密码” 与 “安全红线”。
一、按强度 “对表”:不同运动的最佳打开时间
1. 低强度运动:饭后 30-60 分钟
瑜伽、太极、慢走等适合此时启动,助肠胃蠕动、控血糖。建议 “负重摆臂走”(手持水瓶,摆臂 45 度,每分钟 100-110 步),每次 20-30 分钟。
2. 中强度运动:饭后 1-2 小时
慢跑、游泳、骑车等(微喘能说话)选此时,避免血液供需冲突,精准控糖。研究显示,饭后 1 小时运动可降血糖峰值 20%-30%,每次 30 分钟为宜。
3. 高强度运动:饭后 3 小时内禁做
展开剩余60%打球、冲刺跑等剧烈运动易致肠胃供血不足、低血糖,HIIT 建议两餐间进行。
二、3 个 “隐藏变量”:比时间更关键的细节
1. 抓准血糖高峰:饭后 60-90 分钟
此时运动控糖效果最佳,避开 “饭后立马动”(血糖波动增 30%)和 “错过高峰动”(易低血糖)。
2. 吃的、用的不一样,时间全改写
看食物:高脂高蛋白食物(如炸鸡)后等 2-3 小时,易消化主食(如粥)后 30 分钟可动;
看药物:用胰岛素 / 磺脲类药物者,避开饭后 1 小时药效高峰运动。
3. 血糖 “三色灯”:运动前必看
绿灯(5.6-13.9mmol/L):可运动,先热身 5 分钟;
黄灯(<5.6mmol/L):先吃 15 克碳水(半片面包 / 5 颗葡萄),15 分钟后复测;
红灯(>13.9mmol/L):暂停运动,空腹超 16.7mmol/L、有酮症酸中毒 / 急性感染者禁动。
杨小红主任温馨提醒:运动不是 “药”,但能帮药更有效。运动是糖尿病治疗 “刚需”,推荐饭后 1 小时变速健步走(快走 3 分钟 + 常速走 2 分钟,循环 6 组),坚持 3 个月或降糖化血红蛋白 0.8%。控糖持久战,动对每一步都加分~
如果觉得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、分享,让更多的糖友了解受益!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